“这杆进不进,就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了!”老张擦了擦额头的汗,弯腰架杆的姿势活像只煮熟的虾米。他对面坐着刚被老板从菜市场抓来凑数的王婶——这位大姐攥着球杆的手还在发抖,活像握着条刚捞上来的活鱼。
这事得从三天前说起。台球厅老板老李为招揽生意,在门口挂了个横幅:“挑战台球大师,赢球免单!”结果当天就来了个穿貂皮大衣的暴发户,开口就要赌五千块。老李慌了神,他这小庙里最厉害的“大师”老张,上次还把白球打进了观众席。
“让我来!”王婶突然从后厨冲出来。她刚送完外卖(其实是给老板送他忘带的降压药),听见赌钱眼睛都亮了:“我年轻时可是村里的台球女王!”老李看着她围裙上的油渍,突然灵机一动——把王婶按在球桌前,对外宣称是“隐居三十年的民间高手”。
比赛当天,暴发户请来的专业选手差点笑岔气。王婶架杆的姿势像在搓麻将,出杆时还自带BGM:“我左手一式太极拳,右手一剑刺身前……”这是她手机外放的广场舞神曲。更绝的是老张,他每次击球前都要闭眼默念三分钟,结果白球总在离目标球半米处突然刹车,活像被按了暂停键。
“你们这是打球还是做法事?”暴发户拍着桌子嘲笑。话音未落,王婶突然一个箭步冲上前,用球杆当扁担挑起两颗球:“看我的双龙戏珠!”两颗球在空中划出完美的抛物线,精准落进隔壁桌的咖啡杯里。
“这……这不算!”专业选手脸都绿了。老李却眼睛一亮:“算!当然算!这是新型台球玩法——‘隔桌取物’!”他转身对观众喊:“大家说是不是?”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——都是老李花钱雇的托儿。
比赛进入决胜局。老张已经喝了五瓶矿泉水(其中四瓶是紧张时洒在身上的),他盯着7号球,突然想起昨晚看的武侠片:“看我的‘隔山打牛’!”球杆重重戳在白球上,结果白球像被施了定身术,7号球却突然弹起来,把天花板上的吊灯砸得粉碎。
“好!”王婶突然鼓掌,“这招叫‘声东击西’!”她抄起球杆当金箍棒耍了个花活,结果杆头“啪”地飞出去,正中专业选手的假发。现场瞬间安静了三秒,然后爆发出哄堂大笑——假发下露出的地中海,在灯光下闪闪发亮。
“我认输!”专业选手捂着脑袋蹲下。暴发户气得直跺脚:“你们这是诈骗!”老李不慌不忙掏出手机:“刚才的精彩瞬间都录下来了,您要是不想上头条……”暴发户立刻掏钱的手比谁都快。
从此,王婶成了台球厅的活招牌。她发明了“火锅式打法”(把球全打进网兜)、“跳水式击球”(从球桌上往下砸),最绝的是“社交式台球”——每打一杆都要和对手碰杯(虽然喝的是老板的假酒)。
“您这打法……有名字吗?”有天我问她。王婶正用球杆挑着花生米往嘴里送:“这叫‘随心所欲不逾矩’——孔子说的!”这时老张突然冲进来:“王姐!快救场!有个客人非说能用屁股打球……”
“来了!”王婶把球杆往肩上一扛,活像要去上战场的花木兰。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,突然觉得这哪是台球厅,分明是江湖啊!